第一百九十五章-《重生我是豪门》
第(2/3)页
心中有了主意,赵清菡的动作便越的有条不紊。
等到就该做的都做了,赵清菡拍拍手,“好了,就等着吃吧。哦,对了,还有生鱼片。”
初一不知何时离开了,赵清菡也不在意,出了厨房之后,朝随园的大厨房走去。
今天打捞了很多海鲜,大多都会送到大厨师傅那里去,那些鱼也是一样的。
生鱼片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食物之一,就像其它食物一样,伴随生鱼片诞生的生鱼片文化也源远流长,日本料理中的刺身文化,鱼脍文化,都是生鱼片文化的一部分。
生鱼片又称鱼生,古称鱼脍、脍或鲙,是以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片,蘸调味料食用的食物总称。生鱼片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后传至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在日本是很受欢迎的食物。生鱼片制作简单,食用可口,营养丰富。但同时也从两个方面来权衡利弊:从营养学角度说,生鱼片没有经过传统的炒、炸、蒸等烹饪方法,因此营养物质完全没有流失,是一道极富营养的菜肴,但是从卫生角度考虑,如果生鱼片没有经过很好地处理,会成为人们患传染病的根源。
鱼脍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展,在唐宋两朝达到极盛,元明以后渐见衰微,到清末成为昨日黄花,终于从中国的主流饮食中消失。
也不知现在的人都怎么想的,一提到生鱼片或者刺身之类的,就会想到日本,简直愚昧。
鲤鱼是最常用的鱼脍材料。有文字记录的最早的鱼脍是生鲤鱼片,而有文字记录的最早进入饮食市场的鱼脍也是生鲤鱼片。辛延年的《羽林郎》诗,描叙西汉大将军霍光的家奴调戏在酒店中打工的胡女,受到胡女严拒的故事。诗中姑娘唱道:“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馐,金盘鲙鲤鱼”。辛延年是东汉时人,这诗说明,至迟在东汉时期,鱼脍已经在餐馆里出现。
名气最大的鱼脍材料是鲈鱼,但鲈鱼并不是鱼脍的顶级材料。传说孙权曾与术士介象讨论什么鱼做生鱼片最好,介象推荐鲻鱼。孙权叹息道,鲻鱼出在东海,可望而不可及(当时孙权的大本营设在武昌)。
赵清菡随园中养的便有鲤鱼和鲈鱼,那鲤鱼还是买了鲈鱼和海鲜之后那卖家赠送给她的。
赵清菡并不是很喜欢吃鱼,但是想着既然人家都送了,一片好意她没有必要拒绝。而且鲤鱼算是吉利鱼,图个吉利也是可以的。
赵清菡去可大厨房的时候,大厨师傅整抡圆了膀子在收拾那些个螃蟹和虾,看大厨师傅样子,显然是不打算做清淡的虾味了。
赵清菡瞥了一眼正在努力剁辣椒的随园卫们,果然今天晚上的菜多半都是辣味儿的。初步估计,清淡的菜肴可能只有螃蟹,清蒸螃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