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西凉毒士贾文和-《我在三国打直播》


    第(2/3)页

    人过五十不称夭,人生七十古来稀。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各种疫病横行,战乱不断,天灾**,随时死翘翘真的毫不夸张,而贾诩又身处政治权术漩涡当中,一朝不慎去阎王爷那儿报道随时都有可能。

    真是应了那句“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就拿荀彧来说,大半生为曹操鞠躬尽瘁、出谋划策,临了还是不得善终。

    然而,曹操帐下有一人却得以77岁高龄寿终正寝,比医圣张仲景还多活了七年,死后还被谥为肃候。

    在曹操这样一个出了名难伺候的“老板”身边,他又是如何做到善始善终、华丽谢幕的呢?

    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人,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一并归降曹操。

    忠臣不侍二主,然而这条定律在贾诩身上不大适用,我们无法用简单的道德眼光来评价这个传奇人物。

    贾诩先在董卓手下效力,后又献计李傕、郭汜,接而相继投靠段煨、张绣,最后来到曹操帐下。

    无论他身处哪方势力,仿佛都没有真正的感情,就像一个权谋游戏者,冷眼看待天下沧桑浮沉。

    他身怀奇谋,胆识过人,阅历繁复,志节深沉。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他难辞其咎。甚至有人称:

    三国始于贾诩一句话。

    当初王允用反间计致使董卓被吕布所杀,此时大汉江山已是风雨飘摇,为安定关东诸雄,按说此时恶既除,理应协从不问,然而王允头脑一热,下达追杀令意欲清除余党——

    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打算认命,准备各自逃亡的时候,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进言道: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迟也。”

    贾诩作为一个局外人给李傕、郭汜出了一个以进为退的主意。如其所言,李傕、郭汜打破长安城池,王允被戮,吕布出逃,后而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遍长安。

    正是一计可危邦,片言可乱国。一句话致使汉帝漂泊,两京动荡,知其虽智谋群,但非骨梗之臣也。

    贾诩为李傕、郭汜等立下功劳,后者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

    “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坚决不受。

    如果要给他想句座右铭的话,“只要能活下去,其他什么都无所谓。”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史学家裴松严厉批判他这种行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