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凤凰与玄鸟-《定秦曲》
第(3/3)页
夏启破坏禅让制后,引起了东夷部落与夏王朝的对抗。
到夏后期,东夷之商族在领汤的带领下,重新入主中原,华夏两大集团加快了融合的度,但到纣王时期,欲完全吞并东夷,又引起对抗,西部的周族趁机占领商族中心而取代了商。
在商朝时期,凤虽然不算是作为图腾的玄鸟的地位更为重要,但是凤纹就越来越普遍而清楚地镌刻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不仅作为一种实用图腾标记,而且逐渐推广而成美的艺术形象。
二是彩鸟祥瑞说。此说本于《山海经?南次三经》:“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异物志》也说:“其鸟五色成文,丹喙赤头,头上有冠,鸣曰天下太平,王者有道则见。”
后世人便一直认为,五彩鸟如果一出现,就是凤无疑,她象征着祥瑞,如《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及《晋书》中都曾记载五彩鸟的出现之事。秦汉以来。凤鸟的形象就多是这种神化的美丽巨鸟。汉代的《山阳麟凤碑》上刻有凤凰形状,下面注曰:“天有奇鸟,名曰凤凰。”
凤鸟纹,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凤,在神话传说中,为群鸟之长,是羽虫中最美者,飞时百鸟随之,尊为百鸟之王。在古人的心中,凤是吉祥之鸟。
商周时期,凤凰被看作是一种神鸟。故在奴隶主使用的玉器和青铜器上,凤纹的刻划,突出地表现统治者的「天命」观念。这时的凤纹几乎都作花冠状,丰满的翅膀和长长的尾羽,宽大有力的爪,显示出一派勇武健硕的情态。如殷墟出土的玉凤,青铜器父丁卣腹部和父乙觥腹部的凤纹其式样都具有代表性。
当时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凤字,也完全表现出这样一种特征,这时的凤纹完全是鸟类的神秘化和艺术的夸张。
最富有神话气氛的形象是安阳妇好墓出土的「人凤合体」玉饰纹样造形与其他玉凤相似,但凤头改作人头,头上置高冠,圆眼,菱形眼框,又有耳,凤体双钩冠羽纹和云纹。
还有一类「龙凤合体」的玉饰作蘑菇形羽冠,双圈圆眼,长翅举翘,足分三爪,凤体是双钩阴线翅羽纹,勾云纹。在凤背驮着一只卷状长尾的龙。龙有蘑菇形角,并刻眼目纹、重环纹、斜方格纹等。
关于商周青铜器上的凤纹的主要形式特征,中国考古界的具体的看法是:这些凤纹都是鸟的侧面形象,在青铜器上往往作对称式的排列。凤冠,有多齿冠、长冠和花冠三种,凡有勾喙的鸟体都可称之为凤,且绝大部分鸟喙呈闭合的弯钩形。头部的眼大多为正圆或椭圆形,凤体作鸟体或鸡体型。长短的比例常常根据装饰的部位而有不同的变化。花冠凤纹都作卷体式,凤的尾相接,主要装饰在壶和簋一类器物上。
凤纹最富有变化的是尾羽,有长尾、垂尾、分尾和对称连尾等形式。长尾凤纹的尾部最长的可达鸟体的四分之三,夸张的手法令人赞叹。长尾或凤鸟纹的尾端又有上卷和下卷的不同,它们主要流行于殷墟中期到西周中期。凤纹尾羽较宽作下垂状,称垂尾凤纹,盛行于西周中期。较晚的凤鸟纹因构图变化,使尾羽和凤体分离,即是分尾式。分尾也有上卷和下卷的不同,大多盛行于西周中期。
商周时期的凤纹,大多以雄浑、肃穆、稳健而见胜,显示了奴隶制社会的等级森严、凝重保守的风气和当时的审美情趣。战国时期是百家诸子争鸣,新经济蓬勃展的时期,凤纹展现了新的风貌。如湖南长沙出土的「彩绘三凤漆盘」和「彩绘双凤漆盘」上的凤纹婉曲秀丽,妩媚多姿;湖北江陵出土的龙凤九彩绣衾上的凤纹长冠长翼,婉转翩翻,姿态柔美动人。
而从凤纹的使用情况而言,凤凰在商朝时期的地位虽然说同样是神鸟一类,但是并不如王族所推崇的玄鸟地位更高。
这一点有可能是商族在东夷一脉当中原本并非是主导者而是如同传说那样是作为主要部落的附庸有着很大的关系。
但是在一些方面而言,张嘉师假如想在图腾文化方面对帝国的统治进行有益的帮助,那么对于龙的相应地位必然需要有着一定的提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