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起过来的还有林芳兵,不过她是为了《恐怖列车》来的,所以飞的是魔都。 当然了,李旭来燕京也还有别的事情,之前跟着伊莉莎白二世的访问团,有些事情还不好过问。现在离队了,魔都的事情也暂时告一段落,也就借着这次跟她们汇合的机会过来一并处理了。 至于是什么事情…… “怎么样,读了之后。”等巩丽翻完剧本后,李旭才这么问。 巩丽先闭上眼睛,深深的吸口气,然后慢慢吐了出来,才摇了摇头:“这故事好压抑。” “要不然鲁迅怎么会说,满篇的仁义道德,写着的其实是吃人两个字。”李旭耸肩。 “李哥,为什么对你中国这么了解啊?”巩丽好奇的问。 知道那些古诗词没问题,知道中国的现状和制度没问题,但是知道鲁迅,还知道《狂人日记》的内容,那就很不简单了。 “别忘了,我母亲是日本人,而她对中国很了解。”李旭口胡,就像他用鲁迅的话,来遮掩《菊豆》的猎奇本质。 无论将这个故事描绘得多么高大上,无论将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招牌举的多高,都不能改变这点。 然而,即使如此,李旭还是特意让人找了刘恒,将这个剧本弄了出来,并准备跟中影合作并继续拉上西影将其制作——另一个时空也是先有电影后有小说,或者说已经有了小说,但是是在电影上映后才集结成册并出版的。 之所以这样,很简单啊,这就像贞观年间,夜郎国的人来了长安,在酒肆里说起他们那里多么好多么漂亮多么富足,人们只会发出嘲笑,而当他说起走婚说起母女同嫁这种稀奇古怪的民俗,人们则会好奇倾听一样,这是优势文明对劣势文明天生的优越感。 换句话说,除非某天中国能吊打全世界,否则在过去一百甚至一百多年里建立起来的心理劣势,是没法彻底根除的。 大陆要有好莱坞那种级别的电影工业也就罢了,可大陆没有啊,也只能拍拍《菊豆》这样的电影,好歹能在国际上刷一下存在感,好歹还可以影响到一些人的态度,不至于被孤立起来。 有些影响是一点一滴造成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