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同时,氮气还会沉积在钢水中,不可避免的造成小气泡。 这肯定会影响出钢的品质,不过秦牧还是可以接受。这样的钢,和后世比不行,和本时空比,那就是好的不得了了。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就是高炉炼铁和转炉炼钢是完整的一套流程。炽热的铁水出来,就会进入转炉继续开炼。 等于说这套流水线变得更长。而且,这里需要强大的动力。 转炉转炉,是需要转起来的。倾倒钢水废渣,不能像高炉一样打开口子就流出来。那么沉重的一个家伙要转动起来,如果没有蒸汽机,秦牧都不敢想这件事。 转炉流出来的钢水,还要继续处理,才能得到真正可用的钢。 这一套流程,在后世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和每个环节精确的控制,才能得以实现。 在本时空秦牧有人用吗?可以说一个也没有。 现在秦牧才彻底理解了新中国时候对工人的渴求。没有真正的产业工人,真玩不转工业。 不是说把农民早上从庄稼地里拉进工厂,晚上就能上岗干活。 那样除了造成严重生产事故,甚至伤及人命,根本没第二个可能。 可是秦牧的产业工人在哪里?真没有。现在勉强算是工人的,就是微山湖煤矿的矿工。 但是他们只是像工人,而不是真正的产业工人。实际上,他们做的就是纯体力活,背着藤筐挖石头。 科技的准备很欠缺,不过这个算是勉强可以解决,实在不行从后世拉设备。但是工人的欠缺,真没法解决。 普及义务教育,绝不是玩情怀,显人道。这是社会发展的必需呀! 秦牧不由得想起了姜月奴办的大学。 目前,勉强能训练成为产业工人的,就是学校里面的学生了。如果不用他们,只能用近卫团的了。 可是让近卫团变成工人,这只能应急,不能长久。 长久来说,还是要办夜校,招工,培训,以求得到真正的产业工人。 这都需要时间!大量的时间,而秦牧真的时间不多了。 可是不管怎么样,自己的路,必须走下去。 秦牧走上船头,望着江水,陷入了沉思。 这时候一阵江风拂过,秦牧不由得抬头远望。那河边岸上,枫林如火,这瞬间点燃了他的斗志。 秦牧突然升起一种“独立寒秋”的豪情。怕什么,“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利国监,我来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