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唏嘘-《其实我只是想演戏》


    第(2/3)页

    于是,在2004年之前,多科被迫无奈,也是因为自身处于困境,不得不推出了几款自主研发的机型,但是在长期的模仿当中,多科没有形成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和产品特色,走的很盲目,消费者不痛不痒,同时较高的价格也吓到了消费者。

    于是,推出新机型的这一招并没有扭转下滑的市场占有率,而多科自身也因为有了丧星提供的机型和代工等等,研发体系逐渐涣散,慢慢到最后,一款产品研发出来,市场的热乎劲早已经退去,缺少差异化的多科自主品牌手机和高举高打的贴牌多科手机,开始在消费电子市场坐冷板凳,久而久之,出货量和市场占有率双双下滑。就是在这一年,多科公司的会计师给出了一个保守意见:资产负债率已达84.84%,可能会带来隐患。

    其实,多科也不是没有采取自救措施,比如2003年的秋天多科促成了和丧星签订协议,部分多科买断的机型,丧星不能在中国地区销售,但是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丧星的水货手机冲击力太大,成也丧星,败也丧星,这是多科根本没有预料到的。

    最搞笑的一点,是丧星这个棒子国公司已经低调地拿到gsm的内销许可证,客观上削弱了对多科公司的依赖程度,但是丧星的cdma生产和内销牌照一直没拿到,这也是丧星多科成立至今双方仍合作良好的重要原因。

    但实际上呢,多科在合资公司什么都不用管,尽管合资公司注册时多科在公司的股份为51%,处于控股地位,但是生产、经营之事其实丧星从未让多科插手,而多科也乐于每年坐收分红。只能说大大厂就是大厂,姜还是老的辣,丧星也是留了好几手。

    2003年底多科已经中国手机市场巅峰时期的前三跌出了前10,下层90%以上经销商不愿意在卖多科手机,一是价格贵,二是不价保,对于经销商的信心打击最大,价保政策是国产手机厂商针对经销商的一种普遍的利益保障办法,即在厂商主动进行产品降价后为了保护经销商利益会将差价的部分以现金或是产品的方式返还给经销商,使经销商不会因为降价受到经济损失,但是多科是目前国产手机厂商中惟一不进行价保的。

    再加上消费者得知多科手机的科技含量低,也不愿意购买,多方作用下,多科手机处境异常艰难。

    而多科手机的现状,何尝不是国产手机品牌的缩影?

    这么说吧,多科能坚持到2004年,也是挺不容易了。

    2003虽然多科虽然面临一些问题,但也缝缝补补兢兢业业卖手机赚了4千多万,虽然销量下降,市场占有率下降,好歹不至于赔钱。但是从2004年开始,多科的厄运好像降临了。合约到期的经销商,纷纷抛弃了多科,投入其他厂商的怀抱。

    这就算了,最关键是有消息传出,国家即将进行宏观调控,要收紧银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