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流片成功-《其实我只是想演戏》
第(2/3)页
反正就一句话,创新是不会嫌多的。
只不过呢,要跻身供应链还是太难了,除了神州、汉风的手机用这些零部件之外,还真的很少友商会用。第一,价格不占优势,虽然质量不错甚至还能反超。可问题是,要质量没用啊,人家巴不得手机快点坏,好促使大家换手机呢。第二,是名气太小。任何一家供应商,都是慢慢做大的,名气是慢慢积累的,客户不会因为交情什么的而选择有风险的供应链。最后一点,是在抢霓虹、棒子国和白头鹰的生意,这就很难了。
特别是白头鹰,你抢它一点市场,白头鹰不会跟你计较。
要是你威胁到它的生存了,你看白头鹰会不会翻脸不认人?
好在,方既明深知这一点,于是加大力度,助力国内其他方面的研究,比如光刻机,比如芯片封装技术,比如系统开发……
不管怎么说,只有自己手中有技术,方既明才能安心。
可惜的是,芯片是把沙子变成黄金的技术,芯片甚至还贵过黄金,白头鹰为首的八筒看得很紧,根本没有给方既明有任何钻空子的机会。方既明还打听过霓虹的技术,比如佳能,尼康……可惜,霓虹一样不给。
其实光刻机的难度不大,中国也能设计出来。
可关键零部件,没法采购就是了。法兰西的阀件,锐点的轴承,德意志的镜头,白头鹰的光源以及自动化和精密器件,霓虹的精密器件和光学器件,棒子国的分配技术,还有湾湾的光罩、光罩储存盒以及线缆等等……
这些,中国都没办法购入。
如果能购入的话,光刻机早就是中国的盘中餐了。
即便一个零部件多达十余万的光刻机,在中国来说,装配也不是问题。可问题是,零部件没有,就很难了。光刻机是全球化的产物,没有全球协作,靠一个国家做出来,代价太大了。可问题是不做不行,国内也有替代的光刻机,但精度来说差太多了,关键除了技术差距之外,就是零部件的精密度差距。
其中,最核心的技术是光源。
这个技术掌握在白头鹰手中,中国别想拿到。
白头鹰靠的就是垄断,才能有这么大的利益。如果给中国进入了这个领域,白头鹰还拿什么赚钱?
第(2/3)页